十二生肖動物銅雕的排序問題
發布時間:2020-09-07點擊量:19
十二生肖有叫十二屬相,十二生肖動物銅雕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十二生肖動物秉性各異,古今學者一直對其選取和排列提出眾多觀點,但每種觀點又難以自圓其說。
民間故事說主要有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后豬跑來占據末席。
還有一種說法,子夜時分(二十三點至一點),聽得周圍有細碎的聲音,低頭一看,原來是老鼠在活動。天長日久,古人發現鼠類出沒頻繁的時刻是子時。于是,子時便與鼠聯系在一起,成了“子鼠”,并按一天的起始,排在屬相的第一位。丑時(一點至三點),農家自會起身喂牛。牛與丑時聯系在一起,便成了“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晝伏夜行的虎最兇猛,農家常常會在此時聽到不遠處傳來虎嘯聲。于是,虎與寅時相聯系,有了“寅虎”。五點至七點,天亮了,兔子跑出窩,去吃帶著露水的青草。于是,兔子與卯時相聯系,便有了“卯兔”。以此類推,十二生肖的次序就這么排定了。
十二生肖不只以普通生靈融入中國人生活,其自然習性被人們賦予諸多文化意義,從動物上升到神格,接受尊崇和膜拜。只有自然生靈與文化神格相結合,才構成完整的生肖動物印象。
十二生肖動物雕塑為主題的民俗豐富多彩,以歲時節令、人生禮儀、娛樂游藝、服飾飲食等方面為主,具有長期演變發展的歷史性、因地制宜的地域性、根植傳統的民族性、以需求為導向的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