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鑄銅佛像的工藝流程
銅佛像是以銅為底基,通過鍛造或者鑄造加工,得到一尊完整的佛像。所以銅佛像的制作工藝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鍛造,一種是鑄造。而鑄銅工藝在我國的歷史悠久,早在商周的時候就出現了,早期鑄銅工藝就多用于鑄造銅佛像。那我們今天就著重來講一下鑄銅佛像的工藝。
鑄造銅佛像就要采用精密鑄造石膏模法,精密鑄造法是指使用非金屬鑄模,制品尺寸精度高于普通砂模鑄件之鑄造法的總稱,包括脫蠟法,石膏模法和陶瓷模法三大類。牙科用、戒指、首飾、裝飾品和小型工藝品均應用這種方法作成,石膏作為粘結劑用,主體為白硅石等耐火材料。
將金屬制作之成品原模型,放在兩片橡膠之間,放于熱壓機上加熱加壓,使橡膠產生永久變形,而形成模型物之空模穴。將兩片橡膠對合、鎖緊,使注入口緊靠于注蠟機之注出口,以0.2~0.5 kg/cm2 之力力將熔蠟注滿橡膠模。冷凝之后打開橡膠模,取出蠟型,使用低功率之烙鐵局部熔化蠟型, 將之焊接于充當流道之蠟干上,進行組樹作業,將組樹放入不銹鋼環內,倒入石膏漿,然后振動和真空脫泡。
石膏模硬化后在室溫放置12小時以上,使用電爐或壓力鈉蒸汽脫蠟,脫蠟后的鑄模緩緩升溫到650~800℃燒成,將滲附于石膏表面的蠟質完全燒除。殘余蠟質燃燒不完全時,成為碳殘留會在鑄件表面形成缺陷。
在燒成溫度保持一段時間,使鑄模內外溫度均勻,在爐內徐徐冷邿到適于澆注的溫度,然后取出石膏模放入真空鑄造機或離心鑄造機內進行澆注。首飾如戒指、胸針等形狀十分復雜,具有細微凹凸紋路之成品均以離心鑄造法制成。
鑄造機附設有高周波加熱裝置以熔化坩堝內之貴金屬,再藉離心力使熔融金屬注滿石膏模,冷凝后錘打不銹鋼環,取出石膏模,再以水槍沖散石膏,取出鑄件處理之。如佛像花瓶或其它較大件之工藝品則使用真空鑄造機制成。
最后就是處理表面工藝了,銅佛像一般都會進行一些表面效果的處理,一個是讓表面看起來更漂亮,讓佛像看起來更真實;另一個就是掩蓋生產過程產生的沙眼和焊接等粗糙部位。表面處理工藝主要包含熱著色工藝、化學著色工藝、貼金箔、彩繪、鍍金、鎏金幾類,還有一些局部處理工藝,例如鑲嵌、噴砂、壓光等,使用較少,暫不做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