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綿陽的銅馬雕塑
發布時間:2021-05-21點擊量:30
在很多影視劇中,古代的俠客們,或者傳遞驛報的官郵們,在大道上策馬揚鞭。雖然我們不知道古人騎馬出行究竟是什么樣子,但漢代涪縣肯定是有人騎馬出行的,這也是當時人們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下面我們看看現代的銅馬雕塑在古代是什么樣子的。
馬在漢代被視為“國之大用,甲兵之本”。《漢書》及《史記》均有記載,在西漢初,馬匹資源稀缺,主要滿足軍事與戰爭需要,除了馳騁疆場,也用來傳遞情報。而隨著馬政的強力推進,繁育馴養大量的良馬,不僅強大了國家的軍事力量,也帶動了以馬為主要力量的交通發展。在國內很多漢代皇室宗族和權貴們的墓葬中,都有馬及與馬有關的物品隨葬,可見馬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在綿陽,最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掘中,也有大量兩漢時期的馬及與馬有關的物件出土。在綿陽境內,最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雙包山漢墓,出土西漢漆木馬過百件。漢代時期推崇“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的喪葬習俗,由此可以看出,雙包山西漢墓葬的墓主及其家族,生前圈養的馬不少,而墓葬中還同時出土不少騎馬俑,可見這些馬主要是用來騎行的。在綿陽東漢墓葬的考古發掘中,先后出土陶馬數十件,這些陶馬從體型上看是相當的矯健。
也有金屬鑄造的馬出土,最出名的就是何家山二號墓出土的東漢大銅馬,還有一個牽馬俑。東漢大銅馬與牽馬俑的組合,可能是一個小哥牽著馬放牧,也可能有錢人騎著高頭大馬,前面一個人牽著馬,慢悠悠地出行,那是何等的自在?綿陽境內出土數量如此之多的馬,可見騎馬出行在漢代應該是很流行的,雖然可能與普通人家無緣,但至少可以看出,漢代綿陽的有錢人家還是多,或多或少都養有馬,作為出行代步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