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佛像中觀音菩薩銅像為什么都是拿著柳枝和凈瓶
發布時間:2022-03-05點擊量:355
我們都知道現在定做的觀音菩薩銅像都是差不多的樣式,觀音菩薩的標準像是一手持凈瓶,一手拿柳枝,可你一定想不到這樣的觀音菩薩銅像造型卻大有講究,我們看到的觀音像定做的樣式,無論是南海觀音像還是普陀山觀音像都可以了看到凈瓶和柳枝,那這柳枝和凈瓶沿用到現在,是有什么用呢?
其實觀音像凈瓶和柳枝有著這樣的一個記載,在最早的時候他還不是法器,它是早期佛教徒生活的寫照呢! 觀音手中的這兩件物件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刷牙工具,她手中的柳枝也可叫楊枝,據考證,這種楊枝實際上是古代一種刷牙的工具。因為古代沒有牙刷,當時的佛教徒就用楊枝刷牙。古印度的佛教徒們是很講究個人衛生的,他們那個時候就有了刷牙的習慣,觀音菩薩這樣的造像也正是這種生活習慣的寫照。
在古印度,佛教徒們的這種衛生習慣是和當時傳統的沙門截然不同的,沙門們修行苦行,他們是不講究衛生的,而釋迦牟尼創辦的佛教則不然,它在初期的時候是很注意威儀的,佛教中認為作為一個出家人如果沒有威儀,坐不是坐相,站不是站相,是很影響一個人的。所以當時釋伽牟尼佛教僧團衣冠很整齊,衣服也很干凈,與沙門正好相反。早期佛教能夠很快被當時人們接受,整潔的外表也起了不少作用。
我們知道佛教的理論核心是“苦、集、滅、道”,“人生是苦”是佛教的基石,佛教教義對“苦”的分析研究也至為精細,舍“苦”而談佛教猶如空中樓閣。佛教不僅提出了“人生是苦”的這個命題,而且還用各種宗教理論解釋說明苦的根源,并為人生指出解脫的途徑。其理論構建宏大而精密,不拘一格,隨機設教。正因如此,佛教在災難深重的社會總能得到民眾的心靈相應,獲得較為廣泛的信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