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做中國傳統民俗銅雕塑了解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3-30點擊量:7
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特有的文化傳統,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民俗傳統的國家,為了更好的弘揚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商業街定做的傳統民俗銅雕塑非常受人們歡迎。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于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