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五絕之銅佛像
發布時間:2018-12-18點擊量:96
中國綿陽在我市博物館館藏文物中,有一尊東漢的銅雕中的銅佛像因其罕見的文物典藏價值,和人體經脈漆雕、搖錢樹、漢代銅馬、東漢說唱俑一起被列為“綿陽五絕”。不同于其它“四絕”的獨立存在,嚴格說來,它只是“五絕”之一的搖錢樹樹干上的一部分,但因為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銅佛像而顯得更加彌足珍貴。初春之際,記者走進位于富樂山旁的博物館,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綿陽五絕”之一銅佛像的獨特魅力。
鑄在搖錢樹上的銅佛像,1989年11月,在我市何家山東漢墓中,文物工作者發現了東漢的隨葬品搖錢樹。在整理文物的過程中,眾人驚訝地在一株搖錢樹的樹干上發現了用銅鑄成的佛像。《涪江遺珠·綿陽可移動文物》一書中曾寫道:兩漢時期,由于漆器、瓷器和鐵器等手工業得到較大發展,青銅制造業進一步衰落,青銅器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逐步下降,但還是可以見到一些常用的生活實用器或專用冥器,如綿陽出土的漢代搖錢樹,便是典型代表。不同于常見的搖錢樹,漢代的搖錢樹是作為達官貴族死后的隨葬品,具有明顯的區域文化特征。自東漢初年開始,搖錢樹便廣泛流行于古巴蜀地區,后隨交通路線傳播至相鄰的滇、黔和陜、甘、青以及鄂西等地,是當時喪葬文化最濃厚的標簽。
一般來說,搖錢樹在結構上分基座和插于樹座的青銅樹。樹的部分又可分兩部分:樹干和枝葉。早期樹干多為實心,但大多數被發現的搖錢樹樹干為空心,樹干上很少刻圖案。在我市何家山東漢墓中發現的這株搖錢樹卻有銅鑄成的佛像畫,實屬罕見。因此,銅佛像搖錢樹出土后立刻引起了文物界專家的重視。唐縣中正銅雕廠家,位于唐縣長古城工業園區地理位置優越,距離縣城3公里,距首都北京220公里,離107國道10公里,離天津海港160公里。歡迎新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