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佛像中的彌勒佛銅像為什么是大肚彌勒佛
發布時間:2019-01-14點擊量:49
在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我國也不例外,我國主要的宗教信仰是佛教和道教,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銅佛像和道教神像的原因,我國的佛教是從古印度劉傳入我國,起初的彌勒佛銅像并不是我們現在看的的樣式,那是在什么情況下演變成大肚彌勒佛呢?
第一個形象出現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佛銅像。該形象依據《彌勒上生經》,說他本是世間的凡夫俗子,受到佛的預記,上生兜率天,成為登十地成等正覺的菩薩,演說佛法,解救眾生。第二個形象出現在北魏時期,演變為禪定式或倚坐式。莫高窟第275窟交腳彌勒佛裝形象。該形象依據《彌勒下生經》,說他將由兜率天下到人世間,接替釋迦牟尼佛進行教化,由菩薩變為未來佛。此為標準佛相。第三個形象自五代開始出現,五代后梁時期在江浙開始出現以契此和尚為原型塑成的笑容可掬的大肚僧人形象。
以上就是彌勒佛銅像在我國的演變,大肚彌勒寓神奇于平淡,示美好于丑拙,顯莊嚴于詼諧,現慈悲于揶揄,代表了中華民族寬容、和善、智慧、幽默、快樂的精神,也蘊含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待,不僅成為中國佛教的形象大使,也是中華民族的形象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