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銅像|重讀孔子思想
發布時間:2019-04-15點擊量:237

孔子銅像|重讀孔子思想
孔子生于春秋亂世,他的成長背景平凡而貧窮,然而在一切不利因素的阻礙之下,孔子卻激發出了偉大的生命潛能,最終為世人展現了“人”的完美典型。于是,孔子與釋迦摩尼、蘇格拉底、耶穌,被后人并尊為人類歷史上的“四圣”,因為他們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不約而同地掀起了一場人類的道德革命。對于孔子,后世曾有人這般評價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朱熹對他更是崇拜有加,他說“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生存智慧里,一以貫之的為“和”字: “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對于生存問題遠未成為昨日話題的當代人類,有效地整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價值的激烈沖突,并最終促進世界的和諧與進步,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孔子的話,絕大多數是針對人性而發。雖然時隔千年之久,滄海已成桑田,但自古以來唯一鮮有變化的就是人性,所以說,即便是千年之后的現代人品味起孔子的那些智慧,依然可以獲得很大的啟益與幫助。仔細品味孔子的智慧你會發現,在那個“禮崩樂壞”的亂世之秋,他已然建立起了一套完善合理的人生觀,正因如此,他的一生才可以從容不迫一如行云流水,安定穩健一如東岳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