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銅像造型
當我們走進寺院大雄寶殿中首先看到的就是彌勒佛銅像,彌勒佛銅像不同于其他我們看到的佛像,彌勒佛永遠都是肚子挺挺、大腹便便的造型,象征著“量大福大”,民間供奉彌勒佛的人不在少數。
彌勒出生于一個南天竺國的婆羅門家族,屬于一等的貴族,眾所周知,印度的種姓制度非常嚴苛,而婆羅門就是他們的頭號門庭,可以世代為官。這位出身高貴的公子,從小自然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舒適生活,后來,彌勒放棄了貴族生活,出家做了和尚,皈依到釋迦牟尼的座下。大概是因為彌勒的出身比較高貴,而且悟性很好,釋迦牟尼就把他指定為自己的接班人,就這樣,在佛教界,人家彌勒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自此,被稱為“未來佛”。
據說,彌勒佛要在兜率天里呆上56億7千萬年才能下凡到人間,接替佛祖的地位,拯救人們的苦難。由此,中國佛教的三世佛就這樣誕生了,燃燈佛代表過去,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彌勒佛代表未來,所以,大家在很多寺院的大雄寶殿里會看到三尊佛像,這三尊大佛銅佛像,中間的那位是釋迦牟尼佛,左邊的那位是燃燈佛,右邊的那位就是咱今天的主人翁——彌勒佛。
為什么彌勒佛銅像造型是這樣的呢?佛教傳入中國,佛教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發展出一套適合我國的佛教體系,成了中國特色的佛教,神的形象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現在看到的彌勒佛銅像造型是以五代初年的一個游方僧人為原型的。
根據《佛祖歷代通載》記載,這位游方僧人名為契此,明州奉化人,挺著一個大肚皮,天天嘻嘻哈哈的,常常拿著一個木棍挑著一個布袋,里面裝著自己常用的工具,他居無定所,常常四處化緣,當時很多人稱他為“布袋和尚”。這位古怪的和尚行為也十分怪誕,能夠知道未來吉兇,后梁貞明三年,也就是公元917年,布袋和尚迎來了他的圓寂時刻。據說,他臨死前,盤坐在岳林寺一個磐石上,說了一段偈語,內容是這樣的:“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