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歷史文化
發布時間:2020-08-17點擊量:6
在我國歷史文化中,銅鼎文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起初做飯的炊具到后來國家權利的象征,還見證了我國古代青銅時期冶金技術的成就。
大禹作九鼎象征天下九洲,有德者居之,一直被認為是擁有天下的象征。鼎是青銅禮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會用鼎來“明尊卑,別上下”,被用作統治階級等級制度和權利的標志。鼎也是禮器中最為重要的祭祀器物,在祭天敬祖是必不可少,使用也最為嚴格。
在古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即祭祀,戎是軍事。祭祀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當時民眾的精神信仰,是溝通人和神的方式。每當祭祀是,宰殺牛羊,獻給神靈,祈求風調雨順,國泰安寧,而盛放牛羊肉的鼎自然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東西,掌握了鼎,也就掌握了國家權利。
在封建王朝時期,銅鼎也成了上層貴族的身份象征,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之所以天子九鼎,相傳在夏朝統治一段時期,君王有德,天下分為九州,九州朝貢時,為表示臣服和順從,會把自己的領土等重要的東西刻畫在鼎上獻給天子,天子收到九鼎,代表著對國家的最高統治。而隨著鼎出現,許多關于鼎的典故也流傳至今。
最早的鼎出現于商代前期,盛行于商周,漢魏漸衰。延至現代,多以是用于宗教寺觀,或作為重大事件的象征性紀念物,具有濃郁的宗教或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