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民俗銅雕塑
發布時間:2020-09-06點擊量:96
吹糖人是傳統民俗的一個行業,我們看到的吹糖人民俗銅雕塑,通常都是挑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里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有一個大勺,中間放滿了糖稀。
糖人不易保存,過去甜品短缺時,在把玩過后會吃掉糖人。現在的人們多覺得很不衛生,也很少去吃了。過去的藝人多打著銅鑼沿街叫賣,有的還帶著一個畫著花鳥獸蟲的圓盤,交過錢后可以轉動盤上指針,指在哪兒就做什么,以此來吸引孩子。過去糖人很便宜,在不富裕的時候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
吹糖人兒看著簡單,制作的材料、工具卻樣樣不能少:糖料、顏料、熬糖鍋、銅鑼、剪刀、梳子、模具、小木棒、鋸沫。單看這9樣,師傅能為游客帶來那么多快樂和享受,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據說宋代時就有,“吹糖人”時稱“戲劇糖果”。“吹糖人”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藝人自己熬制的飴糖(也稱轉化糖),糖體為咖啡色。熬制飴糖的主要原料是淀粉。藝師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配方和熬制方法,整個過程全憑經驗來判斷,所以積累的操作經驗顯得十分珍貴。
制作糖人是一種民間的手工藝術,制作者多挑一個擔子,一頭是加熱用的爐具,另一頭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麥芽糖加熱調制而成,本色為棕黃色,也有的加入顏料或色素使之呈紅色或綠色。使用時火候的控制是關鍵,過熱則太稀易變形,冷了又會太硬無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簡單,多是勺形和鏟形的。
“吹糖人的”在老北京也是一個行業。小販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頭是一帶架的長方柜,柜下方有一半圓形開口木圓籠,里面有一小炭爐,爐上有一盛著麥芽糖溶化為糖稀的鐵勺。木架分為兩層,每層均有數個小插孔,便于插放糖人,架邊掛著裝有小葦桿的布袋,架下有兩個抽屜,放著各種形狀的木模子與滑石粉。挑子的另一頭,亦為一水柜,里面存放未溶化的麥芽糖塊和葦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