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之寶司母戊銅鼎
發布時間:2020-09-08點擊量:16
司母戊銅鼎,亦稱司母戊大方鼎、后母戊大方鼎、母戊方鼎。據專家考證,商朝第二十四任國王祖庚為祭祀其母,鑄造了方鼎,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祖庚三弟,第二十五任商王祖甲鑄造的。
司母戊鼎腹內有“后母戊”三字,因而得名,鼎呈長方形,有雙耳,通高133厘米,重達832.84公斤,是目前已知的最重、最大的鼎類青銅器,現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鎮國之寶。2002年,司母戊鼎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名單。
在大鼎身上的紋飾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生物按照其表現形式分為兩類,一類是浮雕形式的雙重紋飾,在鼎耳、腹部、鼎足外側這些位置;另一類是陰線單層紋飾,在鼎足的內側,有著大彎角為特征的羊首形狀。還有一種是非生物的,主要有幾何形的樣式、弦紋、扉棱。
司母戊鼎的紋飾有著整體肅穆的特點,紋飾分成不同的整體,分布在鼎的上下,勻稱整齊有著莊嚴肅穆的感覺。鼎身上的紋飾層次分明,生物類型的紋飾分布在主要的位置將鼎賦予了生命力。
非生物的紋飾則是起著輔助的效果,充做底紋,富有層次感。紋飾的分布很協調,緊密程度恰到好處。主體的紋飾有著龍、虎、羊、牛等樣式都是以側面呈現,相鄰部分的紋飾又組成了正面形象。司母戊鼎的紋飾繁多,有著具體的含義。
牛的形象是展示整個頭,以鋒利的牛角、大口讓人敬畏。龍是弓形角,彎曲的形象可能和求雨、祖先祭祀有關。羊的形狀是大彎曲的角,作為祭祀的象征應該是吉祥的動物。在鼎的身上還有人的紋飾出現可能是殉殺犧牲有關。在鼎的周圍還有一些目前不得而知的紋飾有待考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助的紋飾如雷紋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祭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