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銅像的來歷
發布時間:2020-09-15點擊量:71
在寺院中除了供奉佛、菩薩外,還有十八羅漢銅像,羅漢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樂。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煩惱,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
目前共有500羅漢。根據民間佛教記載,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羅漢是世人于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祖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后,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
十六羅漢在人間護法的故事,是根據唐玄奘從印度帶回來的經書《法住記》翻譯而來的。《法住記》的作者叫慶友,被尊稱為慶友尊者。這本書詳細的記載了十六羅漢的信息,經玄奘翻譯之后,十六羅漢的故事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受到百姓的追捧。畢竟這種犧牲自己,奉獻他人的精神非常符合我國推崇奉獻的文化特質。
而盛行于唐朝的十六羅漢,隨著時間的推移,受到我國偏愛“十八”這個數字的影響,逐漸演變成 “十八羅漢”。根據現有的資料可以查到,十八羅漢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所繪制的十八羅漢圖。后來大文豪蘇軾還給這十八羅漢圖提了詩,世人對十八羅漢的地位更加推崇了,自宋開始便盛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