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麒麟定做造型
發(fā)布時間:2020-09-15點擊量:19
在我國古代傳說中,銅麒麟是一種能夠給人們帶來祥瑞的神獸,雄性為麒,雌性為麟。根據(jù)史籍記載:麒麟身似麋鹿,獅頭虎眼,龍尾馬足,頭有一角,角端生肉,性情溫和如牛。民俗學家認為,動物銅雕銅麒麟的形象是國人集美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
從銅麒麟定做的外部形狀上看, 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于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但據(jù)說麒麟的身體像麝鹿,它被古人視為神寵、仁寵。麒麟長壽,能活兩千年。能吐火,聲音如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毛之蟲:有毛的動物)。
麒麟是中國古人神話里的寵物,這種造型是把那些備受人們珍愛的動物所具備的優(yōu)點全部集中在麒麟這一幻想中的神寵上。在中國眾多的漢族民間傳說中,關(guān)于麒麟的故事雖然并不是很多,但其在民眾生活中都實實在在地無處不體現(xiàn)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漢族民間有麒麟送子之說,另一種麒麟形象是龍頭,馬身,龍鱗。尾毛似龍尾狀舒展。它的綜合面不及龍、鳳那么廣泛,不過名氣也不算小,民間一般用麒麟主太平、長壽,也常用于鎮(zhèn)宅,民間還有"麒麟送子"的說法。
據(jù)記載,孔子與麒麟密切相關(guān),相傳孔子出生之前和去世之前都出現(xiàn)了麒麟,據(jù)傳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在他家的院子里“口吐玉書”,書上寫道“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孔子在《春秋》哀公十四年春天,提到“西狩獲麟”,對此孔子為此落淚,并表示“吾道窮矣”。孔子曾寫歌:“唐虞世兮麟鳳游,今非其時來何求?麟兮麟兮我心憂。”,不久孔子去世,所以亦被視為儒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