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民俗雕塑文化的傳承
發布時間:2020-09-16點擊量:12
民俗文化有成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為了更好的弘揚和傳統文化,很多公園中修建的民俗雕塑不僅起到了裝飾作用,還有很好的傳承作用。
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發展中,民俗文化所占據的地位,絕對不亞于任何一種文化和禮教。雖然,正統的中華文明以“禮樂教化”、“仁義禮智信”為核心。但如果從狹義角度來看,廣泛的文化氣質其實與地域性的民俗文化,都是組成中華文明與文化發展的重要元素。
中華文明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特點,而正是這種兼容并蓄特點,才為民俗文化的發源和傳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歸根結底民俗文化,其實就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以及風貌的文化。既是勞動智慧的集合體現,同時也是各種思想、觀念融合的結果。
中國民俗文化的形成、發展與傳承,既具有歷史性又具備傳承性。從原始的祭祀崇拜開始,再到《周禮》形成后的規范化,直至今日民俗文化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體制。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一個縮影,它集合儒家、道家、佛教等多方面的文化精髓,在發展的過程中又融合了其他文化形態,并最終形成了一種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文化現象。這個過程既包含了民族的奮斗歷程,同時也記錄了中國人的民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