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鼎古代神秘的禮器
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銅鼎一直是最神秘的禮器,起初銅鼎是用來煮肉和貯肉之類的工具,相當于現(xiàn)在我們的大鍋,在古代有三足圓鼎和四足方鼎之分,又有有蓋和無蓋之分。
開始的時候鼎是用土燒制的,到后來逐漸演變成用青銅鑄造。在古代鼎都被人們認為是國家和權力的象征。我們大家所熟悉的關于鼎的詞語: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力相助等,可見人們對鼎的認知程度。特別是到了周代的時候人們對于鼎更是仰慕,周代的國君在重大慶典時都要鑄鼎,以記載盛況。
鼎成為國之重器是在商后期,也就是商代遷都殷,今天的河南安陽后到西周前期,商朝沒有文字記載,我們只能從考古發(fā)現(xiàn)中去推測,而在安陽出土的青銅鼎也震驚了世界,比如著名的司母戊方鼎等等,這一切都說明,在商朝時,我國青銅器鑄造技術已經(jīng)非常成熟,而這么大的青銅器,沒有國家力量的支持,在那個時代是無法造成的,這個時候的鼎,地位已經(jīng)高高在上,完全脫離了當初做飯煮肉的命運,成為了國之重器和王朝存在的證明。
作為國之重器,鼎被賦予了很多的意義,除了嚴苛的禮儀制度外,凡是沾著鼎的,必定是大吉的祥瑞,這說明當時的人們對鼎有著強烈的崇拜心理,同時也是對政權的敬畏之心。所以,鼎在古代的意義非常重大,一直被當成王權的象征,失鼎則代表著國亡,奪鼎則代表著開天辟地,定鼎則代表著王朝開國,由此可見鼎的重要性,這是一種最為重要的國家禮器,背負著古代的王權和天命。
鼎,經(jīng)歷了炊具、禮器、重器和文化的演變,漢朝以后,關于鼎的記載越來越少,但鼎也沒有徹底的消失,魏晉南北朝時,隨著佛教進入和興盛,鼎成為了佛家燒香的器具,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銅鼎原本是一種煮肉和盛肉的器具,后面逐漸成為了國之重器,現(xiàn)在流行下來關于鼎的成語,大多來自那個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