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菩薩銅佛像您都認識嗎
發布時間:2020-10-11點擊量:31
佛教再有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我國銅佛像中,四大菩薩更是非常具有辨識度,菩薩是梵語音譯,又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大士、高士、大圣等。在大乘教經書中,菩薩的地位僅次于佛,釋迦牟尼成佛之前即以菩薩為號。
觀音菩薩銅像作為四大菩薩之一是慈悲,大慈大悲的象征,唐宋以來,民間信仰的有三十三變化觀音。密宗造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圣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特別受歡迎、喜愛的是白衣觀音。
文殊菩薩生于印度舍衛國,后跟釋迦牟尼佛出家,常隨侍釋尊左右,幫助釋尊弘法。“文殊”是妙的意思,“師利”是德、吉祥之意。密宗稱之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文殊菩薩司理智慧,與普賢菩薩相對。文殊的銅雕佛像一般為騎獅像,頂結五髻,表大日之五智,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有梵篋,右手執金剛劍。此外造像還有一髻、六髻、八髻文殊,手持之物亦各有不同。
普賢菩薩是行、愿弘深的典范。梵語的普賢稱“三曼多拔陀羅”,密宗亦稱普賢為善攝金剛、真如金剛、如意金剛。在雕像上,普賢乘白象侍佛之右;文殊駕獅子侍佛之左。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銅雕佛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
地藏菩薩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愿,密宗又稱之為悲愿金剛、與愿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在釋迦佛入滅以后,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地藏菩薩現出家菩薩像,其雕像為僧侶打扮,左手擎寶珠,右手持錫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