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銅獅子雕塑的來源
發布時間:2020-10-12點擊量:14
獅子在動物中有著百獸之王的稱呼,但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銅獅子也是神獸之一,在我國關于銅獅子雕塑更是數不勝數,在古建筑宮殿廟堂門口都有一對氣勢雄渾的銅獅子雕塑。
獅子的形態從東漢到明清不斷演化,南朝時期,雕刻石獅十分盛行,形體高大,常用整塊石塊雕成,有的重達30噸"梁代吳平忠侯蕭景墓前石獅,體高達到3.8米,環眼巨口,垂舌至胸,肩有鱗紋雙翅,四肢粗壯,神態鎮定嚴峻,氣吞山河,現已稱為古城南京的標志"
唐代是銅獅子藝術發展的鼎盛期,雕琢精美。西安順陵武則天母親楊氏墓前一對走獅,造型渾厚博大。唐代還出現大量坐獅,給人堅不可摧的感覺,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合葬的乾陵前的一對坐獅,體高3米以上,威武雄踞。
到明清時,獅子造型基本完美,獅子成對,基本呈蹲坐姿勢,左邊雄獅腳踩繡球,示意江山永固,右邊雌獅前腳撫摸幼獅,示意子孫萬代。北京故宮內的大銅獅堪稱中國獅子造型的典范,稱為"北獅"。
銅獅子不僅有不同的時代特點,還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總體上,北方的銅獅子外觀大氣,雕琢質樸;南方的銅獅子更為靈氣,造型活潑,雕飾繁多,小獅子也不僅在母獅手掌下,有的爬上獅背,活潑可愛。
中國人歷來把銅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各種造型的銅獅子隨處可見。古代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大門前,都擺放一對銅獅子用以鎮宅護衛。直到現代,許多建筑物大門前,還有這種安放銅獅子鎮宅護院的遺風不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