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銅鐘為什么敲108下
發布時間:2020-10-24點擊量:19
自古寺院銅鐘是重要的法器之一,寺院銅鐘根據用途可以分為梵鐘、喚鐘兩種。梵鐘專司召集眾人,或為朝夕報時之用;喚鐘則為法會、節慶通告佛事開始之用。
據《百丈清規.法器》中載︰“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慕(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引杵宜緩,揚聲欲長,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八下?!彼郧苗娨灿兄v究,晨曉敲鐘,是警醒世人自無明長夜中覺悟;晚暮敲鐘,是喚醒世人的昏暗迷惑,又稱為幽冥鐘。
寺院敲鐘是早晚各敲一百零八下。晚上先擊鼓再敲鐘,一邊擊鼓一邊持咒,擊鼓后再敲鐘,晚上的敲鐘先慢后快,慢十八下,快十八下,反復三次,計一百零八下。早上則反之,先敲鐘后擊鼓,鐘先快后慢。
至于,為什么每次敲鐘都要一百零八下,則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易經》認為“九”寓意吉祥,一百零八是九的倍數,是至高無上的象征。另一說,佛教認為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鐘響一百零八次,則除盡人間所有的煩惱。所以,佛珠也是一百零八顆,念經或持咒都是一百零八遍。
還有一說,撞鐘一百零八下,即為一年之意。因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五日一候),共一百零八,象征年年循環不息,天長地久。如明朝學者郎瑛撰《七修類稿事物類鐘聲數珠》上載︰“鐘聲,晨昏扣一百八聲者,一歲之義也。蓋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正得此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