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銅香爐為什么多是鼎式香爐
發布時間:2020-11-20點擊量:11
走在寺院中我們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銅香爐,銅香爐對我們來說非常的常見,在許多宗教文化中焚香具有特殊的內涵,人們認為透過“焚香”能將意念上達天聽,不僅是寺院中常見的法器,也是很多家庭中用來焚香的器具。
香爐的款式很多,有大、小、方、圓、長,短不一;質料也有銅、鐵、錫、石、之別,以示身價有異;刻著不同的花紋和文字,表示用途各別不同。家庭中供有祖先牌位的,都在供桌上端端正正的放著一個香爐。如果佛教徒在家里供了佛象,也不忘放一個香爐;道教徒拜神明也用香爐,都作焚香之用。
不過仔細觀察會發現,在寺院銅香爐中看到的多數是鼎式香爐,這是有什么由來呢?根據考古研究會發現,鼎在古代原本是用來烹飪食物的炊具,而火、煙與香,對于古人來說是與天上神靈、祖先交流的重要管道。焚香祭祀的做法相當早,先秦時期人們認為氣味,能上通神靈,《詩經.大雅.生民》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將祭品裝盛在碗中,香氣溢滿整個廳堂,神靈便能前來享受。盛裝獻給神靈祭品的食器,自然有了非凡的意義。
商周青銅禮器的鼎,有圓頂及方鼎兩種,圓鼎三足兩耳,方鼎四足兩耳,多以金屬鑄造,上頭還有繁密的紋飾。不過商代的鼎以巨大的體量展現擁有者的身份,而周代則以數量來顯示身份等級。盡管秦漢以后,因為工藝水平的進步,人們不再制作大型的青銅器,讓其退出歷史舞臺。不過被神化的鼎,則轉身進入到宗教的領域。
在傳統中國民間信仰的觀念里,香是一種媒介,而焚香、香灰與香爐三者搭配,即神靈的靈力展現。由于人們以食物或酒所散發的氣味祭祀神靈,這樣的習俗到了漢代則變為焚香祭神的儀式,把裊裊炊煙與祭品所散發的氣味連結,因此寺院銅香爐多數是鼎式香爐以作寺廟日常供奉神明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