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秧歌銅雕塑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0-12-02點擊量:9
我國傳統佳節或者是公司活動、開業典禮都有扭秧歌的習俗,我國扭秧歌的習俗由來已久,是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也是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之一,在平時雖然看不到扭秧歌活動,但是在城市公共場所卻經常能夠看到各種扭秧歌銅雕塑。
秧歌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地區。但因流傳地區不同,又有陜北秧歌、晉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膠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逢年過節,城鄉都組織秧歌隊,村鄰之間還扭起秧歌互相訪拜,比歌賽舞,熱鬧非凡。
這種秧歌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彩綢等起舞。在表演形式上,開始和結束為大場,中間穿插小場。大場為變換隊形的集體舞,小場是兩三人表演的帶有簡單情節的舞蹈或歌舞、小戲,有的地區將高蹺、旱船、竹馬燈、花鼓等歌舞形式俗稱秧歌”
秧歌的表演形式,主要分“過街”、“ 踩圈”和“開轱轆”三部分?!斑^街”是行進打場子,以輕盈抒緩的舞蹈見長;“踩圈”為定場表演,以熱烈歡快情緒取勝;“開轱轆”則是演唱民間小戲、表演小品。唱為主、舞為伴,表演時有群有雙,有說有唱。鳳秧歌在街頭、院落、廣場、舞臺都能演出。
秧歌是以歌舞為主的,舞姿,男角威武剛勁,女角美艷灑脫。主要以打擊樂伴奏。演出時,鑼鼓轟鳴,鏗鏘熱烈,震山動谷,奪人魂魄,盡顯高原邊塞風情。秧歌表演內容有一定的故事情節,形似啞劇,開始有戲曲的雛型。它的嚴格的禮儀程序,表現了豐富的民俗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