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民俗雕塑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06點擊量:7
吹糖人是我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在我們的印象中,吹糖人師傅挑著擔子,擔子一頭擺放著各種孩子們喜歡的人物和動物,另一頭放著吹糖人的材料,雖然現在很少看到吹糖人師傅,但是各種吹糖人民俗雕塑設計確是不少。
糖人,顧名思義,就是用加熱的糖稀為原料做成各種造型的民間藝術,也叫稠糖葫蘆、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飴、糖官人等,常見的造型有人物、動物、花草等。吹出來的糖人不易保存,長時間放置容易變黑、融化,因此,過去的藝人通常會打著銅鑼沿街叫賣,現做現賣,吸引來不少孩子,孩子們想要什么造型,就吹出什么人物來,而孩子們觀看吹糖人的過程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吹糖人的關鍵技術在吹和捏的功夫上。糖料用糖稀加熱調制而成,制作時把糖稀熬好,用一根麥秸稈挑上一點糖稀,再對這麥秸稈吹氣,糖稀隨即就像氣球一樣鼓起,再通過捏、轉等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種造型。最后用竹簽挑下,冷卻后成型,有的還會涂上花花綠綠的顏色。
據說,吹糖人的祖師爺是明朝的開國大臣劉伯溫。當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能一代代傳下去,就大殺開國功臣。劉伯溫僥幸逃脫,被一個挑糖兒擔子的老人救下,兩人決定調換服裝。劉伯溫從此就隱姓埋名,天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賣糖。劉伯溫在賣糖的過程中,創造性地把糖加熱變軟后制作成各種糖人兒,有小雞、小狗等各種造型,十分可愛有趣,引得很多小孩爭相購買。
吹糖人作為我國一個古老的民間手藝,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給一代代的孩子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一個擔子、一個爐具、一把鐵勺、一小塊糖稀,一吹一捏,經過藝人們爐火純青的手藝變成一個個惟妙惟肖的小東西,向人們傳述著民間不朽的手藝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