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銅獅子燙發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0-12-06點擊量:101
在我國原本是沒有獅子的,據說是漢代時期傳入中原的,后來獅子的形象添加了很多中華民族文化,成為龍的兒子“狻猊”,又被稱為“辟邪獅子”,或直呼“辟邪”,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擺放銅獅子,而常見的頭頂燙發的成為故宮銅獅子,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大家可別小看這個“疙瘩燙”,銅獅子頭上這些“小疙瘩”可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多的,它代表了一種等級。據史料記載:銅獅子頭上這些一個個的“疙瘩”是有嚴格規定的:
古代一品官的衙府門前的銅獅子頭上有十三個疙瘩,叫十三太保,從一品官往下,低一級就少一個疙瘩,二品十二個發髻,三品十一個發髻,四品十個發髻,五、六品都是九個發髻,七品以下的官員府邸門前就不許擺放守門的獅子了。
擺放故宮銅獅子通常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且均為左雄右雌這與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相符合。左側的雄獅一般都是右前爪玩弄繡球張嘴型,右側雌獅則是左前爪愛撫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雄獅子的腳下踩著圓球代表腳踏環宇,是權力和統一象征;雌獅子腳下踩著一頭小獅子,表示母儀天下、子孫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