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做民俗雕塑傳承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0-12-19點擊量:11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幾千年的民俗文化傳統已經在傳承變異過程中形成了特色鮮明、浩如煙海的民族文化財富,現代雖然有些傳統民俗文化正在遺失,但是隨著各種定做民俗雕塑的出現,引起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中國民俗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包含歲時節日、人生儀禮、民間傳說、生肖文化、姓氏文化等眾多方面的內容。民俗,即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
民俗文化是流動的、發展的、它在社會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變異,并在變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當中國社會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民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必然表現為民俗文化的變化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眾生活的歷史,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國,民俗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延續,而且還將會繼續延續下去。正是這種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中華民俗的精神傳統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揚中國民俗文化傳統,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民俗學會自1983年5月成立以來,致力于調查、搜集、整理、研究我國各民族的民俗,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俗學,為移風易俗、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世界文化寶庫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