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佛像的歷史由來
發布時間:2021-03-15點擊量:93
銅佛像是以銅為材質,通過工藝加工,打磨拋光、表面上色等一系列的流程,而鑄造成的佛教人物形象,深刻表達著宗教文化內涵,弘揚了佛教文化,對于其傳播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那么,銅佛像是怎樣產生的,有怎樣的構成呢?
銅佛像的產生還得從佛教建立說起,佛教創立者是2000多年前印度大陸的迦毗羅王國王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是釋迦族人,人們尊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圣人”。釋迦牟尼圓寂之后的最初幾百年間,佛教尚未傳遍亞洲各國,但是當時在印度已經出現了各種不同的佛教教派,主要有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密宗佛教等,三大派別還有更為細致的分類,但在教義上基本相同,都表現出對佛教三寶即佛、法、僧的一致推崇。
佛教在不斷發展中逐步壯大,在民間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備受世人關注及信賴,也因此,在商代青銅雕塑工藝開始應用時,大量的佛教人物銅像開始鑄造,以將人們對佛教人物的崇敬更具體形象化,借以對銅佛像的敬拜供奉,而表達某種情感與意愿,從最初的佛教寺院銅佛像大量的擺放,香火供奉,再到家居、商鋪等,銅佛像以不同的人物形象、多變的造型、濃厚的象征寓意,而滲入到了各種行業領域中,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連,直至發展到現代,銅佛像在現代銅雕廠家精湛工藝的塑造下,更以精致美觀、亮麗的造型而為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