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銅佛像的鑒別方法你都知道哪些
發布時間:2021-05-15點擊量:20
鎏金銅佛像在很多寺廟中都是常見的,那你知道鑒別他們的方法都分為哪幾種么?“銅佛像”指釋教造像。金銅佛像是用銅鍛造,表面鎏金或不鎏金的銅佛像。漢傳和藏傳是其兩大支柱。現如今在市場上常能見到的是明清期間的著作,以藏傳銅佛像居多。
明代漢傳佛像通常用青銅,藏傳佛像通常用紅銅;清代漢傳、藏傳佛像才有用黃銅鍛造的,但乾隆期間漢傳佛像也有用紅銅鍛造的。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顯露哪怕是米粒巨細的黃銅色,就必是新仿佛像無疑。
明清期間漢傳釋教造像多以鎏鍍金、貼金、上金、泥金等裝金處理,內地制造的藏傳佛像也多有選用。通常古代鎏鍍金厚,成色發熟黃,前胸、盤腿膝蓋、胳膊肘、衣擺等人手撫摸處,多為金脫落后發自內胎的氧化銅黑地子。元明期間有些藏傳佛像制造中在鍍完金后要做“上紅”處理,將鍍過金的佛像放在一種樹皮的赤色液汁中煮,使黃金色呈紫黃金色。
新仿銅佛像多為電鍍的,金層薄且金色發青,露肉處脫金不自然,成心不鍍金層或磨掉,再做化學處理。電刷鍍的金色雖正,但沒有熟金感。有的乃至用化學金,與真金不同顯著,可一眼看出。總歸,判定金銅佛像真偽一定要重視細節,檢測的是歸納常識的運用,只要嫻熟的把握了各個期間、各種佛像的特色才能給出準確的判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