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鐘又叫什么
發布時間:2021-05-23點擊量:41
原始社會時期,銅鐘就是出土了。那時候,銅鐘是作為一種禮器出現的。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器。青銅文化加快了銅雕的發展。
青銅鐘在中國古代是比較常見的打擊樂器,出現在西周早期,其形式是從鉦演化而來。基本形式是在兩側尖銳的扁體共鳴箱上部的平面上有一個可懸的柄。從青銅鐘的形制上可分為兩種,即甬鐘和鈕鐘,甬鐘的懸掛方式為斜掛,而鈕鐘為直掛。將若干個頻率不同的鐘依次序連列在架上成為可演奏的音階,稱為“編鐘”。
自唐代以后,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利用神權和政權的結合來鞏固統治的目的。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十頓,無論是鑄造工藝還是體積重量,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歷代所鑄的鐘里,間或有鐵鑄的,但絕大多數還是銅鑄的鐘。古代鑄鐘,除了雕鑄一些圖案,還有文字,或吉祥用語,或紀時記事。因此,古銅鐘不僅在文字發展史上,更在古代社會、政治、思想、文學、經濟等各方面的研究一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史料。
銅鐘流傳至今,最讓人關注的是銅鐘銅雕的藝術文化,然而還有銅鐘的制作工藝,收藏價值。銅鐘文化博大精深,悠久的歷史精髓,源遠流長,值得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