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銅鼎的典故
發(fā)布時間:2021-05-24點擊量:22
關于“鼎”的典故,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九鼎”。“九鼎”鑄于夏代,當時有兩個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是治水有功的“禹”鑄了九鼎,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禹的兒子、夏代的開創(chuàng)者“啟”鑄了九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銅鼎到底有什么樣的典故呢?
大禹治水之后劃分天下為九州,九州的長官叫“州牧”,九州的州牧因為夏朝有德而臣服于夏朝的統治,向夏朝進貢了銅。夏朝的統治者用這些九州州牧所進貢來的銅鑄了九只鼎,每一只鼎作為一個州的象征。在每一個州對應的那只鼎上把這個州的山川物產等都畫成圖也鑄上去。
這樣天下百物鼎上都有記錄,人民就知道如何分辨。這樣看來,九鼎象征的是天下九州,“九鼎”已經具備了特殊含義,不再僅僅是最初的生活實用器。九鼎可以震懾魑魅魍魎,九鼎還能使上下團結一心,使統治者接受上天的福佑。從夏鑄九鼎開始,“鼎”就成了國之重器,既是統治權力的象征又是吉祥物。
夏朝因為失德,所以失去了繼續(xù)統治的資格,商接替了夏進行統治,九鼎歸于商。商代持續(xù)六百年,紂王暴虐,商代滅亡,周代建立,九鼎又歸于周。東周的時候,統治衰亡楚國、秦國都曾經想得到九鼎,但最終沒有得到。而“九鼎”的下落最終成謎,有的人說“九鼎”在周德衰微時就不知所終,也有的人說秦始皇統一天下時“九鼎”被遷到了咸陽,最后也失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