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關公銅像談關公精神
發布時間:2018-11-02點擊量:64
關公,名羽字云長,別字長生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戰將,人們為了紀念關公的生平精神,為關公佇立起了人物銅雕。
關公在一生的征戰中始終忠于劉漢,不忘故主舍身取義,這種忠義精神是古人所欽佩的,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對關羽忠、義、仁、勇,尤其是忠、義人格形象精神的宣傳和弘揚,使其社會對關公精神的認知,形成共識并達到了高潮。一是四朝帝王都以關羽為忠、義的化身,極力推崇和崇拜褒封,愈加愈多,愈拔愈高。同時還將關羽與文圣孔子并列為圣人,共享春秋二祭。除民間普遍祭祀關羽外,朝廷還定期對關羽實行公祭。正因為這樣,自宋元至明清,上至朝廷和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官員、各界人士及一般黎民,以至海外的華人世界,便出現了對關羽前所未有的崇拜。二是各地普遍建關公銅像。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地供奉的各式各類型的關帝廟達30余萬座。關羽不但成為民間人們供奉的神明,而且還成為國家祭祀的高級神祇。海外的一些華人居住區,以及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等國,也都建有供奉關羽的不少關廟。真可謂“關廟遍天下”,“無處不焚香”,亦大大超過了對文圣孔子所立的廟宇和祭拜規模。三是文學藝術領域里對關公精神的宣傳和弘揚空前。三國故事被搬上戲劇舞臺,在文學藝術領域內,宣傳和崇拜關公精神的作品,如歷史小說、評話、戲劇、曲藝、民間傳說、詩文(詩、詞、賦、楹聯等)、繪畫等等。
中正銅雕廠家的邸經理說,我們在塑造歷史名人雕塑的時候,會了解其生平和人物精神,以及人物雕塑會給當代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就拿關公銅像來說,現代社會人們缺乏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關公的忠義仁勇精神在推動我國的傳統文化起到非常打的正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