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可挪動的銅獅子在故宮什么位置
我們都知道中國本來就沒有獅子,而是從漢代時期傳入中原的。此后獅子的形象漸漸被添加了許多中華文化元素,在故宮里面太和門前、乾清門前、寧壽門前、養性門前、養心門前、存性門前以及長春宮正殿前均擺有銅獅子。故宮的銅獅子是皇家守衛門戶,確保皇宮安寧的瑞獸。獅子是獸中之王,它體態壯碩雄健、威嚴無比、氣勢非常。在故宮中,有六對獨具風格,做工精美的銅獅子,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一對。其中,在故宮中有一對銅獅子不可挪動,它在什么位置,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太和門前這兩只銅獅子是故宮里所有銅獅子最大的一對:高約2.4米,底座長2.76米,寬2米;也是唯一一對沒有鎏金的銅獅子。它們豎耳立目,頭飾鬈鬃,頸懸響鈴,肌肉發達,彰顯著威武衛士的狀態。獅子頭是圓的,底座是方的,取意天圓地方之意。這對獅子被定義為“鎮國神獸”。傳說當時朱棣曾問姚廣孝這兩個獅子的名字和用處。姚廣孝說這叫“鎮國神獸”,可保大明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朱棣一聽很高興,就又問:那可保我大明江山綿延多少代啊?
姚廣孝掐指一算,應是十六代,但也不能和皇上實話實說啊,想了一下后說道:可保“千秋萬代”,皇上聽了自然很是高興。后來大家琢磨明白,原來“千秋萬代”的意思是說,明朝的“秋”天,是從“萬”歷年以后漸漸開始的。因為是“鎮國神獸”,這兩個銅獅子幾百年來就從來也沒有人動過。到了新中國成立后,對太和門前廣場進行修繕時動了兩次——據說一次是在1975年,一次是在2007年,隨之都有了一些奇異現象的發生,此后就再也沒有移動過它們。
這些銅獅子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且均為左雄右雌,每對銅獅子,在右邊的,是雌獅子,正伸出左腿戲逗小獅子。小獅子作仰臥狀,口含大獅爪,充分體現母愛的溫暖;在左邊的,是雄獅子,伸出右腿,正在玩耍繡球。左側的雄獅一般都是右前爪玩弄繡球張嘴型,右側雌獅則是左前爪愛撫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雄獅子的腳下踩著圓球代表腳踏環宇,是權力和統一象征;雌獅子腳下踩著一頭小獅子,表示母儀天下、子孫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