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民俗雕塑設計
發布時間:2020-08-16點擊量:4
民以食為天,國以糧為安,在我們生活中衣食住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雖然話糙但理不糙,民以食為天民俗雕塑設計,為我們展現民以食為天的由來。
“食為天”這句話最早出自《漢書·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敝溉嗣褚约Z食為自己生活所系。歷史記載,秦朝末年,有個書生叫酈食其,很有學問。他曾獻計幫助劉邦智取陳留,被封為廣野君。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爭霸。劉邦聯合各地反項羽力量,據守滎陽、成皋。滎陽西北有座敖山,山上有座小城,是秦時建立的,因為城內有許多專門儲存糧食的倉庫,所以成為敖倉,它是當時關東最大的一個糧倉。
在項羽猛烈的攻擊下,劉邦計劃后撤,把成皋以東讓給項羽。劉邦想聽聽酈食其的想法。酈食其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楚軍不知道守護粟倉而東去,這是上天幫助漢朝成功的好機會??!如果我們放棄成皋,退守鞏、洛,把這樣重要的糧倉拱手讓給敵人,這對當前的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啊!希望你迅速組織兵力,固守敖倉,一定會改變目前不利的局勢?!眲钜烙嫸?,終于取得了勝利。
易卦解民以食為天意思,兩根筷子,二數先天卦為兌。兌,為口,為吃??晷沃遍L,為巽卦。巽,為木、為入。組合在一起,就是用筷子吃東西。入口的是什么?是筷頭??觐^圓,為乾卦,乾為天。這樣吃的豈不是“天”?因此認為“民以食為天”是由這兒來的。
簡單的雕塑,居然包含這樣深刻的意義。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吃飯確實是大問題啊,民以食為天民俗雕塑設計看似簡單,卻是在呼吁重視農業生產,保證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