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獅子造型變化
發布時間:2020-08-21點擊量:12
說道銅獅子,很多古建筑特別是宮殿、寺廟門口都會擺放兩只銅獅子,保家宅平安,又很威嚴霸氣,其實我國原本是沒有獅子的,來源于西域,最早是在漢章帝時才引進到中國來的。
因為獅子形象雄偉,很符合當年的“帝王之氣”,所以深受歷代帝王的喜愛,因此外邦友人便常常進獻這種動物。與此同時,獅子的繪畫、雕塑也逐漸出現。而銅獅子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
獅子頗受帝王喜愛,被認為是祥瑞之獸,有辟邪的作用,銅獅子的地位也隨之升高,在古代除了皇帝,也只有王公貴族和七品以上官員門口才允許設銅獅子,用來鎮宅,而普通百姓為了獲得獅子所帶來的“祥瑞”,節慶時候便興起了舞獅,且這一項傳統至今仍然存在。
我們看到故宮的銅獅子造型頭頂著一頭卷發,銅獅子頭頂的卷發數量代表著官員的地位,一品官員門口的銅獅子,頭上有十三個“卷發”,也被稱為“十三太保”,二品官員門口的銅獅子,頭上便減少一個“卷”,以此類推,官員等級每向下降一級,獅子頭上的“卷發”便少一個。皇宮門口的銅獅子,頭上的“卷發”是最多,有45個,這自然是象征著皇帝“九五之尊”不可動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