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普賢銅像為什么供奉在一起
發布時間:2020-11-13點擊量:11
在寺院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銅佛像組合,其中文殊普賢銅像是非常有辨識度的,在我國銅雕佛像中,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同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釋迦牟尼佛的脅侍,文殊菩薩乘獅子侍釋迦佛之左側,普賢菩薩乘白象侍右側,合稱為“釋迦三尊”。
文殊師利,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在佛教諸菩薩中,無論智慧還是辯才皆為第一,專門職常智德、證德,象征般若,般若即佛之智慧,因此有“大智文殊”之美名。文殊菩薩頭戴寶冠,天衣斜挎,瓔珞披體,半結跏趺坐青獅背上,左手撫膝,右手結印。
普賢,又稱遍吉菩薩。在佛教中專門職掌理德、行德,象征三昧,三昧即佛之理念,又有“大行普賢”之美名。普賢菩薩是大行愿的象征,他曾經在過去無量劫中行菩薩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薩救護眾生的無邊行愿,完成求佛者的志愿,并廣發普賢十大行愿,以此為眾生成就如來功德的主要法門。
文殊普賢銅像作為釋迦摩尼佛的脅侍菩薩,其自身的佛法修養極高,大乘佛教認為只有修為涵養最高的菩薩才能成為佛的脅侍菩薩。其本質上類似于佛的左膀右臂、是佛廣度世人的重要助手。
文殊、普賢象征著精神理論和超強執行力。相當于眼與足的關系,預向何方行需要眼辨明方向 亦需要去踐行。此外智慧與行愿之間的配合是極為需要默契的,據傳文殊普賢沒證道以前是兩兄弟,血脈兄弟之間的默契也符合了這一點。因而在這諸多因素下,文殊、普賢成為佛教寺廟常供奉在一起的原因。